BM-13 多管火箭炮,俗称“喀秋莎” ,是第一种被苏联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规模生产、投入使用的自走火箭炮。相较于常规火炮,这些多管火箭炮能迅速地将大量的炸药倾泻于目标地,但其准确度较低且装弹时间较长。它们虽比其他火炮来的脆弱,但机动性相对较强,且价格低廉、易于生产。二战中,喀秋莎成为了第一种苏联大量生产的自走炮,并常将其装载于卡车上。和其他自走炮相比,这样的机动性为喀秋莎带来其他的优势:能一次投注大量火力,并在遭到反击前迅速离开。其火箭发射车为ZiS-5、ZiS-6、GAZ-AA卡车、T-60轻型坦克等及少量美援的雪佛兰G7100及福特-马蒙·夏灵顿HH6-COE4等。
这种火箭炮的发射架上标着字母“К”,这是沃罗涅日共产国际工厂 出厂时的标记,К即是俄文单词共产国际 的第一个字母。由于火箭炮这种新型武器当时严格保密,红军战士也不知道它的正式名称,就根据这个字母“К”以当时一首脍炙人口的战争歌曲为其冠名,此俗称迅速在红军内部传播普及。德军则称之为“史太林风琴” 。
二战的喀秋莎武器包括BM-13火箭炮、轻型的BM-8和重型的BM-31。至今,喀秋莎之名仍被用于较为新式的苏联车载多管火箭炮上—特别是BM-21与其衍生型。
Wikipedia 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BM-13_多管火箭炮
地址 Seoul, South Korea
坐标 37°32'10.035" N 126°58'41.776" E